发布时间:2025-10-15 17:01:10    次浏览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未来工程,它的性质类似于农业而非工业。学校应是学生自由成长的土壤,教师就是关心照料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农夫。一所学校教育品质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其楼房有多高,操场有多大,而是取决于站在讲台上的教师素养高低和实力的强弱,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奉献精神。常言道,教育好优秀的学生,那是职责;教育好普通学生,那是能力和水平;而教育好基础薄弱的“后进生”,那才是对社会的贡献。四川省仁寿县的仁寿中学不但在为社会做出贡献,更把职责、能力和水平有着完美的统一。——编者按低进高出彰显职责贡献又是一年盛夏至,又是一季收获时。仁寿中学继2015届培养出眉山市唯一北大学子王军程后,2016届高考再创辉煌。升学人数大提升。一本上线97人,比去年净增53人;本科上线398人,比去年净增71人;艺体上线77人,全校本科上线合计475人。升学率大增长。786人参考,一本升学率12.34%,比去年净增7.76%;本科升学率50.64%,比去年净增16.61%。对于以上的成绩,在某种程度来说并不算惊人。但是,我们有必要先来看看她的起点。这些学子们,在三年前的中考入口全县前1200名,该校仅50人。经过仁中教职员工3年心血和汗水的浇灌,97名学生考上重本上线。尤其理科班魏林琥,中考582分,全县排在3020名,高考达到了649分,名列全县22名;文科班张屿,中考610分,高考名列全县第18名。这些学子们的进步与跨越,无声地证明了仁寿中学“低进高出”的壮举。文化引领铸就百年老校在仁寿县城中心的人民公园旁,有一所花园式学校十分引人注目,这里依山傍水,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学校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培育了学生潜心教书、静心读书的良好氛围——这就是仁寿中学。仁寿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校园,你会被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所感动。“学育并举,至善至美”的现代化办学理念渗透在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漫步在文化长廊,静听书声琅琅。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家园,飞翔的乐园,好一片成才的沃土。她溯源清之书院,历经仁寿高中、仁寿师范,2000年转制为仁寿中学。学校地处半山,校园面积不大气,地理位置不理想,学校建筑不气派,生源基础也不好,但他们始终认为,一所学校办学品质的好坏,不在楼房有多高,操场有多大,而在文化软实力的强弱,不求大的校园,但求深的内涵是他们共同的理念。经历全体师生卧薪尝胆,薪火相承,在这不大的校园里,老师们带领学习基础并不好的莘莘学子,已经和正在谱写着一篇又一篇辉煌灿烂的教育华章。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特色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单位、卫生单位、校风示范校、艺术特色名校、阳光体育示范校、校园文化特色校,眉山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优秀学校、廉政文化示范学校、校园文化“十佳”学校等荣誉称号,培养出了吕科霖、刘冰、韩雨霖、王军程等一大批精英才俊。学校环境文化力求精致。仁寿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借山之秀美水之灵性,因地制宜突出了“一条主线,三大层次,九大板块”的主题校园环境文化特色。一条主线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以“弘仁扬义”为主线;三大层次是:从山下大门到教学区分别为面对社会民众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普识教育,面对全体师生的仁中办学主体文化集中展示和教学特色活动文化阶段展示;九大板块是:山下大门优秀传统文化、山上校门教育文化、堡坎立志文化、琴苑经典文化、行政楼至善厅办学主题文化、风雨操场运动文化、实验楼铸魂壁理想教育文化、校园艺术长廊特色培养文化、教学区教学主题及班级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站位高远。学校传承仁寿师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传统,紧紧围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心灵强大”的育人目标和“管理领先,师生发展,特色突出,办学一流”的办学目标,始终坚持“靠尊重构建和谐,靠细节提升品位,靠质量谋求生存,靠特色铸造品牌”的办学思路和“把学校当家庭来经营,把学生当子女来关心,把同事当亲人来爱戴,把工作当艺术来追求”的工作要求,严格实施“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自主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我的课堂我展示,我的班级我管理,我的校园我维护,我的人生我把握”的成长方式。决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富于人文性的教育理想去引领老师和学生。他们没有刻意去选择适合于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努力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他们认为在育人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自信心、自尊心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更重要;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更是智慧的象征。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育是事业,需要无私的奉献;教育是艺术,需要不断的创新。制度文化重在规范。学校十分注重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制度引领全校师生愉快工作、勤奋学习,张弛生活。结合“高中教管五十条”,先后出台了《仁寿中学师生常规管理细则》、《仁寿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十要十不要》等十数种制度章程。严格执行处室年级分条分层管理,大胆推行“双选”的用人机制。切实实施值日值班制、教师驻寝巡逻管理制等举措,大力加强教职工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了“以制度约束人,靠制度管理人,用制度提升人”的机制,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校行为文化讲求实效。完善师德师风,创新教师培养方式,化静态为动态,通过“弘仁”师生社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志愿者服务,远足活动,支教活动、义务献血、法制宣传等,让老师们心灵得到升华。将师德纳入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等的重要参考。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提出了“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自主发展”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以“我的课堂我展示,我的班级我管理,我的校园我维护,我的人生我把握”并凭借“弘仁”社团及“弘仁”体育节、“弘仁”科技节、“弘仁”读书节、“弘仁”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平台与载体来彰显个性,健康成长,心灵强大。优美的景观与人文的互动构成了百年老校卓越的校园环境,这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师生们的观念和行为。智慧构筑魅力课程体系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校园的“主阵地”永远是课堂。仁寿中学的教育工作者们集思广益,经过潜心的研究,科学的论证,初步摸索出了“2+3”课堂模式,即教师通过问题引领、以导相伴把握课堂方向,学生通过学习、展评、运用三个小模块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课堂呈现师生同管、小组管理、学生自律的样态。师生实现共同思考,共同成长。近三年该校教育科研获省政府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眉山市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县上各类奖项若干。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学、展、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于2013年7月获得省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后,又被省教厅(以全省60项,眉山仅2项)推荐到教育部参加全国基础教育成果展,获成果奖。在研的两个省级课题是仁寿现阶段屈指可数的省级课题。同时学校还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形成必修与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与人文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学校自编了《书道》《不老的师魂》《弘仁文学报》《弘仁教研》《教师论文集》《仁寿民俗文化掠影》《科技滋养,个性成长》《弘仁光影》等十多本校本教材。并通过课堂教学和“弘仁”社团付诸实施。仁寿中学已初步具备了“大课程体系”的雏形,为未来高考重大变革作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引领仁寿乃至眉山高中新课改。信念共事搭建成长平台一所美丽的学校,应该是教师实现育人价值的工作家园、学生收获健康快乐的成长乐园。仁寿中学坚持“四四”师生发展策略,提出“靠尊重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建设理念。通过派送生日贺卡、书写“每日一语”、举办教职工歌咏比赛、“弘仁”论坛,营造出温馨家园的氛围。通过“弘仁”体育节、“弘仁”科技节、“弘仁”读书节、“弘仁”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及欢送毕业生演出等,大大丰富了师生业余生活,提高了师生思想情操,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步入仁寿中学校园,青春阳光的感觉扑面而来。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培养,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编订了《文明礼仪读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开发了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成立了文明礼仪志愿者宣传队,走出校门,走访特殊教育学校、老年公寓,用自己的美丽心灵、实际行动温暖弱势群体……实干兴校打造教学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仁寿中学的教学质量有口皆碑,既有眉山市素质教育典范学校的美誉,又有培养出清华、北大、市级理科状元的骄人成绩,被誉为陵州大地“老百姓心中的名校”。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双基”的落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2+3”教学模式;日常教学中,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和教学补救;精选作业,精讲精评。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学校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学校教务处、督查室、年级组立体落实常规教学管理,对备、教、改、辅、考各教学环节实施全程量化考核,教学质量分析反馈按教研组、年级组、学校三级系统监控,使教师在分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提高。在教师培训提升工作中,学校通过成都七中直播教学平台,巴蜀好教育课改平台,学校“弘仁”教学大比武平台,大力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促进教学效益全面提升,从而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在抓毕业班工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深入研究高考改革及命题趋势,分批持续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把握教学动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自觉性。从领导到教师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奋力拼搏,使学校高考质量连创佳绩,谱写了一曲曲“低进高出”的教育赞歌。仁寿县教育局郑燕局长在2016年高中教育调研会上说,“仁寿中学要建成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示范窗口学校”,仁寿中学全体师生正满怀豪情地朝着这一目标阔步前进。仁寿中学的发展正是仁寿教育大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是与各级主管部门正确的导向,超前的管理密不可分的。仁寿中学2800余名师生多年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立潮头踏浪前行,在发展中寻求新思路,在改革中实现新突破,在工作中取得新举措,成为仁寿教育万紫千红百花园中最灿烂的一朵。刘青松 杨文勇 文/图